⒈ 山峰名。也稱(chēng)靈鷲峰。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北,與靈隱寺隔溪相對,高二百多米。峭壁巖洞中有五代至元代的造像三百多尊。 宋王安石有《登飛來(lái)峰》詩(shī)。
引《咸淳臨安志》卷二三:“晏元獻公《輿地志》云:‘ 晉咸和元年西天僧慧理登茲山,嘆曰:此是中天竺國靈鷲山之小嶺,不知何年飛來(lái)。佛在世日,多為仙靈所隱,今此亦復爾邪?因掛錫造靈隱寺,號其峰曰飛來(lái)?!?/span>
⒉ 宋徽宗時(shí),于東京汴梁 (今河南開(kāi)封 ) 景龍山側筑一土山,名艮岳,其中一山峰名飛來(lái)峰。
引宋張淏《云谷雜記·艮岳》:“因其餘土,積而為山,山骨虣露,峰稜如削,飄然有云姿鶴態(tài),曰飛來(lái)峰?!?/span>
山峰名。在浙江省杭州市靈隱山東南,山石形狀甚奇,山洞幽深,四通八達。洞邊有許多佛像,為風(fēng)景名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