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馬嚼口和馬絡(luò )頭。
引《孔子家語(yǔ)·執轡》:“夫德法者,御民之具,猶御馬之有銜勒也?!?br/>《舊唐書(shū)·陸贄傳》:“輗軏之所以行車(chē),銜勒之所以服馬也?!?br/>明王守仁《傳習錄》卷中:“乃馬性不調,銜勒不齊之故?!?br/>冰心《寄小讀者》二五:“如同帶上銜勒的小馬,負重的,目不旁視的走向前途?!?/span>
⒉ 法紀。
引《大戴禮記·盛德》:“德法者御民之銜勒也?!?br/>因借以指道德法紀。 宋蘇軾《謝賜對衣金帶馬狀》:“操名器以勵士,上有誠心;正銜勒以馭人,下無(wú)遺力?!?/span>
⒊ 控制;限制。
引唐戴孚《廣異記·張嘉祐》:“不能聞義而舉,反受楊堅銜勒?!?br/>《明史·湖廣土司傳》:“永樂(lè )初, 苗告繼絶,襲冠帶,益就銜勒?!?br/>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《辛亥革命·孫文革命運動(dòng)清方檔案》:“戶(hù)部財政部似應稍寬銜勒,俾易措手?!?/span>
穿套馬口以駕馭馬匹的器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