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鐵帽子王是清朝的稱(chēng)呼,在以前跟免死金牌、丹書(shū)鐵券差不多功效,這是沒(méi)有世襲罔替這一說(shuō)。
2、乾隆年間,加封為世襲罔替鐵帽子王。?
3、“鐵帽子王”指世襲罔替的王爵,言其身份的高貴與牢固。
4、清代有“鐵帽子王”,準確的叫法是世襲罔替,即過(guò)去立過(guò)功勛,即使是犯了罪抄了家,也不會(huì )取消他的爵位,世世代代保證他們這個(gè)家族長(cháng)盛不衰。
5、這些世襲罔替的既得利益集團,不但俸祿優(yōu)厚,還腐朽墮落,形成一個(gè)毫無(wú)法紀、維護私利的小圈子。
6、對此,韓國業(yè)界一直有聲音認為,財閥家族僅持有少數股份,卻“世襲罔替”,這違背商業(yè)原則和侵犯其他股東利益,接班人選不應僅局限于由家族指定。
7、因胤祥對雍正朝的治績(jì)助力甚大,遂得世襲罔替的許可,為鐵帽子王。
8、但奕匡并不是大清皇室的近支成員,他襲封的爵位僅是一個(gè)奉國將軍,然后一步步走上來(lái),鎮國將軍,貝勒,郡王,親王,最后成為大清最后一位鐵帽子王,世襲罔替。
9、醇親王家族出了兩個(gè)皇帝,受封“世襲罔替”,晉升到“鐵帽子王”之列,即按原封爵位世代承襲。
10、是指世襲罔替的王爵,它源于清代的封爵制度。
11、皇帝聽(tīng)聞扼腕嘆息,念其功德,封為繕國公,其子蕓罔替為濟遠侯,其妻加為護國一品夫人。
12、并給予他三等甲喇章京的世職,世襲罔替。
13、“鐵帽子王”源于清代的封爵制度,指的是世襲罔替的王爵,其犯法可享有豁免的待遇。
14、這叫“世襲罔替”,俗稱(chēng)“鐵帽子王”。
15、所謂“鐵帽子王”,是指世襲罔替的王爵,它源于清代的封爵制度。
16、值得注意的是,貪腐的慶親王奕劻正是清朝最后一位被封為世襲罔替的親王。
17、它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(gè)特有名詞,源于清代的封爵制度,指世襲罔替的王爵。
18、不僅高官厚祿、位高權重,而且子孫繼承、世襲罔替。
19、整個(gè)清代除了八大鐵帽子王世襲罔替外,雍正以后的怡親王、恭親王、醇親王、慶親王也被皇帝恩準為世襲罔替之王。
20、鞏昌汪總帥府為元代唯一允許世襲罔替的漠南地方軍政官府。